在美國等發達國家,他們的制服不是團體定制的,而是有專門的職業裝銷售門店,這種門店分的很細,幾乎涵括絕大部分職業裝制服領域。”工作服在國內和國外就是按不同的模式進行。國內的模式就是聯系各大企業,找到負責人,開發形成訂單,然后再生產;國外的模式就是把大批成衣生產出來,出口到專門銷售的門店。
這幾年來,我的企業都是遵循著國內模式的經營方法。通過銷售員的擴展,為各大企事業單位進行聯系和開發,形成訂單;也有通過個人關系,打通聯絡,接受訂單生產?;旧蠠o論哪種方法拉到的客戶,都是訂單生產,很少備貨。可是我漸漸發現,如今的這種模式在漸漸經受挑戰和變革。
訂單模式的生產,首先在客戶需求情況下,具備有以下共同的特點:一是企業需求的季節性比較強,春天做夏裝,夏末做秋冬裝,有時春天再補做點春秋裝;二是企業需求的多樣性和零散性,一個企業的制服總會分為多種多部門,而且由于人員的增減,導致服裝須隨時補加,多個時候,形成多部門多款式的補加,十分零散。針對于這種特性,服裝生產企業須具備生產靈活、備貨及時的條件。而往往,若非針對于大型采購,這種針對于職業裝的企業很難具備這種條件。例如說:定時采購幾百套或幾十套的企業,如物業公司,大的服裝企業往往只會生產首批訂單,而下的,就是外發或者拒接了。于是乎,小的服裝企業和服裝生產作坊填充了余下的訂單。這種局面下,職業裝質量良莠不齊,服務更是不盡人意。
盡管如此,訂單模式仍以風險小、利潤大而受各個服裝企業的喜歡。但是,我始終覺得,這應該不是理想中的職業裝銷售模式。我覺得,就中國目前而言,至少可以模仿一下國外模式,甚至可以按照國外模式操作。那么,鑒于此,我個人認為,中國的工作服未來銷售模式應當是門店加訂單的模式。即:多個企業的聯合,開啟款式門店方式,面對大型企業,又可以直接以訂單模式存在。